《陜西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正式印發?!斗桨浮芬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將新污染物治理納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安排部署,對加快美麗陜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就《方案》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方案》發布背景是什么?
答:目前,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要求各省組織制定本地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明確部門分工,抓好工作落實。結合陜西實際,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編制工作,成立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編制專班”,專班設在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負責起草編制本《方案》。
問: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答:《方案》明確,2023年發布《陜西省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劃定新污染物分布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有針對性地選取重點排放企業進行污染源監測和環境質量監測,掌握新污染物在多環境介質中的賦存現狀。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多環境介質中新污染物賦存現狀與生態環境風險評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科技支撐、基礎能力建設等得到全面加強。
問: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是什么?
答:《方案》明確了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制度和管理機制建設,建立跨部門新污染物治理協調機制,按照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機制,全面落實新污染物治理屬地責任。
二是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與評估,制定并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
三是嚴格實施限制或淘汰措施,加強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加快推進汞的淘汰和替代,優先從源頭控制新污染物的產生。
四是推進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開展涉新污染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對生產、使用過程加強管控。
五是強化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加強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加大新污染物末端治理力度。
六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治理基礎保障以及管控基礎能力建設。
6方面重點任務共有18項具體任務。具體任務的提出,對摸清全省新污染現狀、補齊新污染治理能力的短板弱項,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加快美麗陜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與國務院印發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相比,陜西省印發的《方案》有哪些特點?
答:與國家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相比,結合陜西省的特點和已有工作基礎,《方案》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增加第九條“加快推進汞的淘汰和替代”。汞屬于新污染物中的內分泌干擾物。目前,全球唯一原生汞礦開采、在產企業在陜西省轄區內,同時,省內擁有體溫計、氯堿化工相關催化劑等含汞產品的生產、使用企業,是履行《汞的水俁公約》的重點省份,對淘汰和替代汞有明確的時限要求。近年來,陜西省企業在氯堿化工無汞催化劑研發領域居于全國領先水平,含汞廢物處置企業規模也居全國前列,具備“加快推進汞的淘汰和替代”的基礎。
二是《方案》增加第十一條“開展涉新污染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將國務院《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保障措施中公眾參與的內容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相結合,倒逼企業承擔主體責任。
三是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體現了陜西本地特色。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形成一批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術。在國家土壤防治先行區渭南市潼關縣開展歷史遺留廢渣全面排查和綜合治理試點。在陜北能源化工區開展無汞催化劑研發、生產使用的工業化試驗和示范工程。
問:目前,陜西省已經開展了哪些新污染物治理相關工作?
答:目前,陜西省已經開展的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主要涉及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一是積極開展中國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能力建設項目陜西省試點工作。自2017年以來,主要工作成果有:摸清了陜西省產汞、用汞基本情況;全面提升汞履約能力;聚氯乙烯低汞觸媒高效應用和無汞觸媒研究工作。2019年全面、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年底單位產品用汞量減半的履約目標。率先開展了無汞觸媒研發及工業化應用。
二是陜西省高度重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工作。積極參加了《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能力建設項目》,安全處置歷史遺留的含多氯聯苯電力電容器1879臺。從2012年開始,根據生態環境部下發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統計調查制度》,每年組織開展POPs的統計調查工作,主要調查二噁英;從2017年開始,增加全氟辛基磺酸類化合物(PFOS)和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調查。從2021年開始,根據生態環境部《環境國際公約管控物質調查制度》,開展陜西省環境國際公約管控物質調查工作,主要調查全氟辛基磺酸類化合物、六溴環十二烷、十溴二苯醚、氯化石蠟、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2021年2月26日前,完成六溴環十二烷的淘汰工作,并清零了庫存。
問:推動《方案》落實,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陜西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需要有關各方在管理、資金、執法、宣傳等方面進一步保障落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為確保新污染物治理各項行動舉措落地見效,針對這些問題,《方案》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
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區)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責,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切實做好新污染物治理的日常監督管理,督促相關責任單位落實治理要求和措施,確保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落實到位。省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加強對各市(區)的工作指導。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根據生態環境領域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對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和治理等工作經費予以保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強化督察執法。將新污染物治理落實情況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并對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地區,及時預警。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將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事項納入環境執法年度工作計劃,依法加大對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事業單位的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對禁止或限制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及其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使用、進出口的監督執法。
積極宣傳引導。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認識和了解新污染物及其環境風險。加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亮點、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企業員工、群眾、環保公益組織、新聞媒體參與新污染物治理監督管理,強化公眾監督。